1回頂部 幼兒膳食指南 專家說,幼兒在6個月后,就開始加輔食,但6個月到2歲期間還是以奶粉為主,且幼兒在6個月時,是味覺形成的關鍵時期,而且這個時期的咀嚼需要學習。幼兒應每日飲奶或飲奶制品不少于350毫升,首選配方奶粉。日常生活中,家長可以選擇蛋、禽畜肉、肝類、豆制品等給寶寶補充營養,讓寶寶養成不挑食、不偏食的良好飲食習慣,吃飯時引導和教育孩子自己進食,每日4-5餐,進餐應該有規律且吃飯時應培養孩子集中精神進食,暫停其他活動。應讓孩子每日有一定的戶外活動。 專家提醒,1-2歲的幼兒需要特別呵護。1-2歲的孩子,身體發育迅速,需要吸取許多營養物質,但是他們的胃腸還不夠成熟,消化力也不強,例如胃的容量只有200毫升左右,牙齒也正在長,咀嚼能力有限,故應增加餐次,供給富有營養的食物,食物的加工要細且不占太多空間。 推薦食譜——蝦肉蛋羹的做法 食譜原料: 鮮蝦、雞蛋。 制作方法: 把蝦肉垛的碎碎的,然后和一些蛋液,加些白開水,和的稀一些(這樣蒸出來比較軟),上鍋蒸。 健康提示: 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。蝦肉也可以換成雞肉牛肉。 2回頂部 幼兒飲食習慣 在嬰幼兒后期及幼兒期,嬰幼兒逐步建立自主意識,如果引導得當,將為今后建立自信心奠定基礎。如果嬰兒的各種沖動行為長期被否定,將容易趨向于害羞、自卑、與不自信。專家說,像幼兒在學習走路時,許多家長經常是害怕寶寶摔倒,撞著其他的東西,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,許多家長就會制止寶寶的這些行為,或者是輔助寶寶完成,這樣一來,隨著寶寶逐漸的成長,在心理上可能會出現不自信,膽小等特征。 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我進食的獨立意識,鼓勵孩子學會自我進食,在寶寶七個月時可以選擇手拿餅干,8—10個月可以自行喝杯中的水,10—12個月可以抓匙,12—14個月可以在幫助下,用杯子喝水和用匙進食,18—20個月,可以用匙自己吃飯,3—4歲時,會用筷子吃飯。 在飲食行為上,專家指出,1—3歲是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關鍵時期,家長應該防止寶寶挑食偏食,定時、定位、定量進食,選擇健康的家庭喂養方式。 (1)首先應引起興趣。寶寶一般習慣于吃熟悉的食物,出現偏食現象時不必急燥、緊張和責罵。應采用多種方法引起寶寶對各種食物的興趣。 推薦食譜——兔形鵪鶉蛋與黃瓜胡蘿卜的做法 食譜原料: 鵪鶉蛋 胡蘿卜 黃瓜黑芝麻。 制作方法: 1、胡蘿卜先煮熟。 2 、胡蘿卜和黃瓜先刻出條紋。 3、把胡蘿卜和黃瓜切片。 4、鵪鶉蛋先煮熟,然后把皮剝好。 5、在蛋白厚的地方切一片下來,做成耳朵的樣子,再在尖的上面花一刀,把耳朵擦進去。 6、然后用黑芝麻給兔子做眼睛。 7、熱鍋,加油,下黃瓜和胡蘿卜炒熟,加鹽出鍋,加上兔子就好了。 健康提示: 鵪鶉蛋的營養價值不亞于雞蛋,豐富的蛋白質、腦磷脂、卵磷脂、賴氨酸、胱氨酸、維A、維B2、維B1、鐵、磷、鈣等營養物質,可補氣益血,強筋壯骨。 3回頂部 (2)其次,父母應以身作則。寶寶的飲食習慣受父母的影響非常大,父母要作出榜樣,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哪種菜好吃,哪種菜不好吃;自己愛吃什么,不愛吃什么;更不能因自己不喜歡吃某種食物,就不讓孩子吃,或不買、少買。 (3)注意食物口味的多樣化。如果寶寶有拒絕吃某種食物,應當注意換其他功能類似的食物,食物口味多樣化,食物品種多樣化,把不同的食物混合在一起、調節口味烹調。 (4)定時、定量、定位進食。定時就餐可促進胃液分泌,使孩子的饑餓感較強,定時固定座位,特別對食量少且不專心進餐的孩子,另外,根據孩子的需求,提供相對固定的飯菜量;鼓勵孩子進食,但不強迫進食。同時適量運動,按孩子年齡逐漸增加活動量,能促進消化、食欲,增加骨質里的含鈣量。 (5)糾正孩子偏食的習慣,不吃零食。香辣、油炸、冰品、冷飲、膨化食品、甜膩多種水果、營養液等食物,在吃飯時先讓孩子吃不愛吃的、又需要吃的,因為在饑餓的時候孩子會“饑不擇食”容易接受不同的食物。 在家庭健康喂養行為上,專家說,應為孩子提供良好的進食環境,培養孩子對不同食物的興趣,指導孩子的進食技巧以及提高進食速度,鼓勵交流和互動,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,利用進食的機會,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,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食規律和習慣,鼓勵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。 (圖片來源于CFP) |
賬戶未綁定手機號
綁定 ×